中医学的基础是症状中药和脉诊

2017-08-02 15:06 阅读(?)评论(0)

中医学的基础是症状中药和脉诊

构成中医学基本内容的有三个系统:症状、中药和脉诊,症状和脉诊属于诊断学,中药属于治疗方法。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,只能简单的说明之。

古代没有仪器仪表,主要依靠人的症状来对疾病进行分类,发明脉诊以后,使中医诊断学达到比较完整的程度,古人说:望而知病上医(望色),问而知病中医(问症),切而知病下医(切脉),也就是说最没有水平的医生也要会脉诊。那么中医诊断学是不是非常准确呢?远远不是。熟悉中医历史的人都知道,杰出的大医学家都是和庸医斗争中发展起来的,这里说的庸医都是当时国宝级的御医,显然都有上医的水平,他们为什么会出错成了庸医呢?说明古代的中医诊断学不完善。读医史,不但要知道大医学家的事,还要知道庸医(也有上医的水平)的事情,现代中医学博士罗大伦讲了不少现代庸医的事情,这些现代庸医都是大医院里主治医生的水平,经过层层考试提拔上来的,不能说他们不会中医知识,为什么也出错成了庸医呢?说明现在的中医诊断学不完善。罗大伦是不是代表现代中医最高水平的医生?看来也不像,他自己的父母、妹妹有病还要请自己的老师开方治疗。想解决这些矛盾的事情的办法,只有完善现在的中医诊断学。不知道发展,上医与庸医只是一步之遥。中医学确实是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,但是、必须整理提高、必须引入现代科学技术,计算机的使用是必须的,应该研究出高水平的中医诊断学。

中药是中医学中独立的系统,许多中医理论是从中药里引申出来的,例如中医认为痰生百病,肺里有痰,血里有痰,甚则心里也有痰,这个理论是怎么回事呢?原来中药里的半夏、胆南星等能去除肺里的痰,也能治疗一些其他方面的病,中医就把能去除肺里的痰的中药,又治疗的其他的疾病一律说是痰。这种推理显然是不正确的,应该有新的正确的解释。中药还与中医解剖学有关,例如:麻黄的作用有(止咳、发汗、利水),咳属于肺,汗属于皮,水属于肾,所以就有肺主皮毛,肺为水之上源,麻黄归肺、肾经;再如:杏仁的作用有(止咳平喘、润肠通便)中医里就有肺与大肠相表里;这样的例子在中医药学里比比皆是。

研究中药的作用,有可能是中医现代化的的必由之路,非下大力气不可。祖传秘方是宝贵的,用来发展中医学,远远不够。现在已经有人在做这方面的工作,只是还处于初级阶段,还没形成系统性的理论。急着发财的人不能干这个事业,一个青蒿素就能得诺贝尔奖,艾兹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,那个都是大题目。

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是,现在的西医也不是什么都行,许多病他们也不会治疗,中医学的许多提法,对西医学也有借鉴的作用。有的人能用中药治病,甚至是治疗高级的西医医生治不好的病,这样的实践不能不承认。
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